木叶纷纷归路①。

残月晓风何处。

消息半浮沈,今夜相思几许。

秋雨,秋雨,一半西风吹去②。

【注解】

①木叶:中国古诗词中“树叶”

的别称,有丰富的艺术意蕴。

②“秋雨”

句:清朱彝尊《转应曲》诗句:“秋雨,秋雨,一半回风吹去。”

【典评】

这首词抒发了相思之情。

词人走在落满枯叶的归途中,想起过去与心上人一起散步,而这条充满了回忆的道路此时却只剩下无边的思念与惆怅。

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

,是否可以将我心中的愁思吹去呢?这首词风格细腻清新,婉约亲切。

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特点,那就是常用的“愁”

字,而纳兰最常表达的感情也是“愁”

就情感而言,是一贯的悲愁,可全篇没有用到一个“愁”

字,这与那些通篇满布“愁”

字的词非常不同。

那么这首词是如何表现“愁”

的呢?

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很多意象和名句。

比如“木叶”

这个经典意象最早出自屈原的《九歌·湘夫人》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

,曹植在《野田黄雀行》里说:“高树多悲风,海水扬其波”

,杜甫在《登高》里写道: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

,庾信在《哀江南赋》里说:“辞洞庭兮落木,去涔阳兮极浦”

这个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,令人感受到了秋的悲苦凄凉,非常适合用来抒发伤秋的情思。

“晓风残月何处”

显然是化用了柳屯田的《雨霖铃》中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

,“一半西风吹去”

也与辛弃疾的《满江红》“被西风吹去,了无痕迹”

意境相同。

与纳兰的其它词相比,这首词的风格并未有何不同,依然是委婉细腻,可不同的版本却大有可说之处。

几乎每一句的版本都有所不同,比如“木叶纷纷归路”

有作“黄叶青苔归路”

,“晓风残月何处”

有作“屣粉衣香何处”

,“消息半浮沉”

有作“消息竟沉沉”

究竟哪一个才是原作已无从考证,都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寂寞孤人的真实心境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